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76篇
  免费   3547篇
  国内免费   2261篇
电工技术   2727篇
综合类   2869篇
化学工业   3256篇
金属工艺   1562篇
机械仪表   2018篇
建筑科学   2288篇
矿业工程   878篇
能源动力   996篇
轻工业   2956篇
水利工程   915篇
石油天然气   698篇
武器工业   413篇
无线电   280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51篇
冶金工业   851篇
原子能技术   537篇
自动化技术   4368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318篇
  2022年   943篇
  2021年   1255篇
  2020年   852篇
  2019年   612篇
  2018年   618篇
  2017年   749篇
  2016年   687篇
  2015年   1087篇
  2014年   1427篇
  2013年   1695篇
  2012年   2176篇
  2011年   2202篇
  2010年   2148篇
  2009年   2198篇
  2008年   2348篇
  2007年   2297篇
  2006年   2116篇
  2005年   1756篇
  2004年   1249篇
  2003年   855篇
  2002年   902篇
  2001年   725篇
  2000年   629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7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乘用车后排安全带固定点为对象,基于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结果,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模型,简化并调试有限元模型,进行试验对标分析。经过对标后,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然后基于对标后的有限元模型对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安全带固定点强度,提出优化方案,并通过试验验证,满足法规要求。通过利用CAE分析技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有效找到问题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优化,从而缩短开发周期和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22.
生物电化学脱氮技术是一种以电化学活性细菌作为催化剂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绿色、环保、节能的特点而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不同脱氮技术的机理,从脱氮性能、成本、二次污染大小和污染物转化率等角度对现有脱氮技术进行评价,指出了生物电化学脱氮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重点综述反应器运行参数、溶液组分、脱氮生物膜的培养方式、生物电化学脱氮系统内菌种构成等因素对生物电化学脱氮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脱氮系统的方法;同时总结了生物电化学脱氮技术在处理屠宰场废水、焦化废水和含高氯酸盐废水等方面的应用现状。研究表明:从脱氮系统内不同微生物的角度,尤其是电活性微生物角度探究生物电化学脱氮过程的机理,调控脱氮生物膜的形成和改变脱氮系统运行参数,是改进生物电化学脱氮技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3.
为了增强承重普碳钢件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和耐500℃高温性能,将两种没有气味的环保型水性纯铝粉涂料在室温下喷涂至Q235普碳钢片表面,制得单层和双层两种铝粉涂层.将涂层试样浸泡在室温质量分数为3.5%的NaCl的模拟海水中,考察涂层的抗腐蚀性能.为提高单层涂层的耐腐蚀性和双层涂层的粘接强度,研究了1000℃氩气处理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原始单层铝粉涂层试样泡在盐水中2天后就开始生锈,而经过1000℃氩气加热处理10 min后,涂层在10天内都没有生锈,同时涂层的粘接强度由11.6 MPa增加到14.0 MPa;原始双层铝粉涂层试样泡在盐水中10天内没有生锈,经过1000℃氩气加热处理10 min后,涂层防腐蚀性能没有降低,而涂层的粘接强度由9.9 MPa增加到11.3 MPa.XRD表征结果表明,原始双层铝粉涂层表面只有金属铝,经过1000℃氩气加热处理10 min后,涂层表面也出现了极少量Al_2O_3.SEM表征表明:经过1000℃氩气加热处理10 min后,单层涂层中球形铝粉颗粒熔化形成了片状颗粒,片状颗粒层在垂直于涂层方向的间隙明显减少,这可能是单层铝粉涂层经1000℃氩气加热10 min后防腐性能明显提高的原因;球形铝粉颗粒熔化也导致了涂层粘接强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24.
顾超超  沈波  韩振波 《净水技术》2020,39(1):114-117,154
反冲洗是保证生物活性炭装置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以船用污水深度处理装置一体化生物活性炭为研究对象,探究反冲洗对于装置污染物去除能力恢复的影响,得出了装置恢复时间;选取9种反冲洗条件,考察装置反洗后8 h后,装置污染物去除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污染物去除率随着反冲洗时间推移先降低后逐步升高,8 h后趋于稳定,此时COD去除率为60%,氨氮去除率为10%。对比不同反冲洗条件下对于装置性能的影响分析,反洗强度控制在5.0 L/(m2·s),反洗时间为7 min时为较优反冲洗条件,COD去除率达到79.8%,氨氮去除率为5.3%。  相似文献   
25.
26.
陈希雅  赵颖  蔡晓裕  顾冰菲 《纺织学报》2020,41(11):136-142
为提高女性裤装的合体性与舒适性,采用三维测量法、图像测量法及手工测量法相结合的方式,对236名18~25岁的青年女性腿部形态进行测量,获取20个相关特征变量;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得到影响腿部形态的主要特征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得到青年女性腿部形态的分类结果;最后结合膝曲角的正负归纳出各类腿部形态的辨别规则并进行辨别验证。研究得出:影响腿部形态的主要特征因子有水平围度因子、长度因子、小腿围度差因子、腿部曲度因子、腿部轮廓因子和大腿围度差因子;人体腿部形态可分成圆体型、稍扁体型和扁体型3类;以大腿宽厚比、大腿根围膝围比、大小腿长比及膝曲角4个变量建立腿部形态分类规则。  相似文献   
27.
张林雅  薛伟  顾丽敏 《化工进展》2020,39(8):3246-3255
目前阿维菌素以高效性、无污染和低抗药性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其稳定性较差,易降解导致使用量较大从而造成浪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半纤维素为基体,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阿维菌素载药微囊(HDCM),通过制备条件、热降解性、储存稳定性和释放动力学研究,确定了HDCM的载药量、热稳定性及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在芯壁比为1∶34(质量比),温度为65℃,pH为3.5的制备条件下,HDCM的载药量可达66.5%,粒径较小且分散均匀。HDCM的热降解性能和恒温热稳定性能较阿维菌素原药有所提高,最高热分解温度从261℃增加到272℃,阿维菌素原药10h后降解率达到12.1%,而载药量为66.5%的HDCM降解率仅为5.2%。HDCM的释放机理满足Fick扩散,阿维菌素原药在水中的累积释放率在12h之内达到83.8%,而HDCM的累积释放率在24h之后才有所增大,12h内其释放率仅为33.7%,表明HDCM具有极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随着我国食品行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豆瓣酱产业也随之呈现稳固上升的趋势,然而开放式的豆瓣制作环境和复杂繁长的制作工序也使得豆瓣酱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某些食品安全隐患。本文探讨了豆瓣酱用料、制曲、发酵和贮藏等环节可能产生的危害物,如黄曲霉毒素B1、肉毒毒素、微生物、生物胺等,以及减少和控制这些有害物质的措施,为豆瓣酱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29.
谷伟  彭章娥 《消防科学与技术》2020,39(11):1482-1485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的紧束缚模型(DFTB)和改进的反作用力场(ReaxFF)对全氟己酮的热分解机理进行反应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分析了热分解的初始反应路径、微观反应过程以及体系内气体的生成机理,探讨了温度对全氟己酮热分解的影响,建立了以仿真数据为基础的一级动力学方程并对热分解过程进行一级动力学评估。结果表明,全氟己酮热分解的起始反应为:全氟己酮→全氟异戊烷+一氧化碳,全氟己酮热分解的主要产物为一氧化碳、四氟甲烷、六氟丙烯、全氟异丁烯、十氟丁烷、全氟异戊烷及大量活性基团。经一级动力学评估得到指前因子和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021 7×1014 s-1和1 771.96 kJ/mol。  相似文献   
30.
生物质与塑料共热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质利用方法之一,但由于生物质结构的复杂性,共热解过程的机理尚不明晰。木质素是生物质的主要组分之一,本文通过热重-质谱联用仪和裂解器-气相色谱质谱仪研究其与高密度聚乙烯共热解过程,获取共热解特性及热解产物分布特性,以揭示共热解过程机制。结果显示,木质素与高密度聚乙烯共热解过程存在协同效应,使得热解失重速率加快,热解固体残渣含量减少。共热解过程有利于CH4、H2O、CO和C2H4的生成,抑制CO2的生成。同时,酚类、醇类和糖类等含氧化合物产量减少,烷烃和烯烃类化合物产量增加。结果表明,共热解过程会发生氢转移现象,氢与木质素衍生热解产物结合发生反应,从而抑制含氧化合物的生成,促进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